他从正军级被提拔到正兵团级, 到北京后萧华急令: 先去找孙继先

  • 首页
  • 万向注册介绍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你的位置:万向注册 > 新闻资讯 > 他从正军级被提拔到正兵团级, 到北京后萧华急令: 先去找孙继先

    他从正军级被提拔到正兵团级, 到北京后萧华急令: 先去找孙继先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0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81

    1958年的一天,中央的一通紧急电话,忽然打到了空三军政委栗在山的办公室,要求他立即来北京一趟。

    栗在山以为有什么紧急状况,不敢耽搁,急忙赶了过去。结果到了地方后,他却收到了一个更意外的消息:他竟然直接被提拔为了正兵团级!

    而负责接待他的萧华将军也只是稍作解释,随后便急忙命令他:现在马上去找孙继先……

    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,他为何会被破格提拔?萧将军又为何让他去找孙继先?

    艰苦的战斗生涯

    栗将军之所以会被如此提拔,其实还是和他的从军经历有关。

    他是河南方城人,家境虽不富裕,但尚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,他也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。

    1933年,17岁的他进入嵩山公学读书,期间开始接触进步思想,并逐渐萌生了革命的想法。

    不久,他便加入共青团,开始从事地下工作。

    此后,他陆续担任了许昌工委区委书记、河南省委秘书等职,并多次冒险来往河南与北平之间,为组建红色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  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他临危受命,伪装成大学生组建地下活动站,时刻与中央保持着联系。

    组织为了协助他,特意从师范学校找来一名名叫“马沂”的女学生,与他装扮成夫妻,配合他工作。

    没想到,两人日久生情,最终结为了真正的夫妻。后来,这一对革命伉俪便共同奋斗了55个春秋,成为了军中的一段佳话。

    但回顾两人艰苦奋战的岁月,实在说不上美好。

    抗战爆发后,栗在山被任命为豫鄂挺进纵队组织部部长,随司令员李先念一起到敌后区转战,开启了几年的游击生活。

    期间,他努力发动群众,开辟根据地,领导了一次又一次艰险的游击战,给予敌人重创。

    后来敌人为了报复,对根据地进行包围,发动了数次大规模进攻。

    在最危急的时候,栗在山一行人被困在了一个小山坡上,没吃没喝,他们只能挖草吃树根。等将一切都吃完后,他们又煮皮带、煮皮鞋。

    妻子为了让队伍生存下去,甚至还以身犯险,装扮成道人去化斋,险些被敌人发现。

    所幸,他们最终坚持到了友军的到来,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成功逃脱。

    只是因为在外征战,无暇顾及家中,他们回去后才得知,寄送在老乡家中的两个儿子都丢失了,家中的老人也因为无人看顾病逝了。

    可以说,栗将军为了抗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但这并未改变他的初心,他依旧十年如一日地在战场上奉献着自己,将生死置之度外。

    抗日胜利后,国民党便迫不及待地组织重兵包围了中原解放区。

    时任军区参谋处长的他,率部在桐柏地区牵制敌军主力,为我军准备作战争取时间。

    1946年,为了争取和平停止内战,国共在北京进行了谈判。栗在山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谈判。

    然而,不管敌人如何巧言令色,他一眼就看出对方毫无诚意,进行谈判也只是他们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。

    会议结束后,栗在山便迫不及待地飞到了延安。向中央汇报了此事。

    毛主席得知后当即引起重视,并清楚中原主力突围已经势在必行。

    随后,他便拍了拍栗将军的肩膀,期许地说,你的名字就是立在山上打游击的意思吧,这次重任就交给你了,务必要安全护送部队转移!

    栗将军当即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,并发誓保证完成任务。

    就这样,栗在山参与指挥了举世闻名的“千里突围”。在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后,他又率部留在了根据地,与敌人继续进行着坚决的抗争。

    也正是这次出色的表现,让他得到了毛主席的器重。

    新的使命

    朝鲜战争爆发后,中央决定临时组建空三军,入朝作战。

    挑来挑去,中央最终选中了毫无经验的栗在山担任空三军政委。可是当时栗将军已经是二十一兵团副政委了,从副兵团级降到军级,大多数人都会有情绪。

    但栗将军接到任命后,丝毫没有怨言,立即走马上任了。

    面对这样一个陌生又充满危险的技术部队,栗将军毫无架子,每天和基层战士们一起认真学习、训练。

    就算是毫无保障的试飞环节,他都会和驾驶员坐在机舱中一起进行。

    在他不辞辛劳的努力下,仅用了半年的时间,这支新生的空军便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。

    不久,栗在山便亲自带着队伍进入了朝鲜作战。他被任命为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前方指挥所政委,与邓华一起并肩作战。

    在他们的领导下,空军新兵们发扬出了不怕苦、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。

    面对经验丰富的美军,众人迎难而上,打出了军威。在一次次灵活作战后,我军成功打落敌机330架,其中就包括戴维斯等多名美军王牌飞行员。

    对此,美军震惊不已,直接惊呼,我军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世界上空军强国之一。

    但哪里来的“一夜之间”呢?他们只是没看到栗将军等空军干部,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日日夜夜罢了。

    空三军的重大战绩,同样也震惊了全军,将士们无不对栗将军刮目相看。其中就包括二十兵团副司令孙继先。

    说起来,栗将军后来直接被提拔为正兵团级,就是因为有孙将军的帮助。

    意外的任务

    1958年的一天,还在朝鲜的孙将军突然被中央召回国内,并被赋予了一份重要的使命:前往大西北,建设一个导弹实验基地。

    孙将军顿时感觉到了犹如泰山压顶般的压力。接到任务后,他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起来,先是调工程师,紧接着又组建领导班子。

    只是这个任务艰巨无比,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愿意过来协助他这个“光杆司令”。

    就连原广州军区参谋长李福泽都是被他强拉来担任副手的。

    除此之外,他还看中了栗在山。

    他早就听闻,对方当年临时组建空军,在朝鲜战场上打出赫赫战绩的事迹。他认定将这次艰巨的任务交给他,一定不成问题。

    就这样,在他的推荐下,中央便紧急将栗在山召回了北京,向他传达了这次紧急任务。

    栗将军毫无准备,乍一听到这个消息,心中便升起了无数顾虑。

    见他有着犹豫,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便鼓励他道,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可以学嘛,当初我们不也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吗?我看你一定能干好!

    随后他又亲自给他写了纸条,对他下了急令:立马出发去西北,找孙继先!

    栗在山没再拒绝,当即接受了这份神圣又艰苦的使命。

    不久,二十兵团被改名为第二十训练基地,孙继先担任司令员,他担任政委。而他也从军级直接跃升为了兵团级。

    戈壁滩上气候恶劣,战士们没有住房又缺粮少菜。

   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,栗在山一边带着众人挖地窝、喝苦水、打沙枣,解决生存难题,又一面兴修水利,植树造林,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
    在栗将军的带领下,将士们艰苦奋斗,喊出了“死在戈壁滩,埋在青山头”的口号。

    经过大家年复一年的努力,荒漠变成了绿洲,“东风一号”导弹也发射成功。

    后来,周总理专门来基地慰问这些将士们。在坐车检阅部队时,周总理坚持要让栗在山站中间。

    虽然周总理幽默地表示,自己站在一侧,是为了更好地接触群众。

    但栗在山却明白,这是总理对自己的认可与尊敬。他心中激动万分,在此后的日子里,他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,为国防建设贡献着一份力量。



    TOP